你知道每天为我们做早餐的都是些什么人吗?

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-07-31 03:52:25


“ 亲,请问,如何判断春节已经过完了?

那家——店又开家了。”

这是有人在网上发起的一个小调查,

填入空格的答案五花八门,有大饼油条、包子豆浆等等,

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是由外来人员经营的早点店。

元宵节前后,熟悉的早餐味道回来了
春节一过,外地人回来了,舟山人熟悉的早餐味道也回来了。

    

每天清晨6点,山东人齐阿姨就来到定海环城东路东方明珠大酒店边上,摆鸡蛋饼摊。

    

她说:“生意好的时候,一天能卖出100多张,差不多1、2分钟就得煎一张。 ”

    

以平均5块钱一份鸡蛋饼计算,一天的营收能在500元左右。

    

“这家味道好吃。 ”回头客王小姐说,“这样的早餐摊平时不起眼,缺了真有些不习惯。 ”

    

就因为舟山人对她的盼头,正月初五,齐阿姨就从山东老家回到了舟山,在初九开始了营业。

    

像齐阿姨这样外地人,通过一只只大饼、一团团粢饭、一碗碗拉面,在肯德基早餐、星巴克早餐和舟山传统包子店、馄饨店林立的早餐业,占据了自己的“落脚点”。

早餐店的生意经:差异化竞争
这样的多元,催生了有序的竞争。

    

有的,主打健康与卫生:

    

在蓬莱新村,有一家有名的早餐店,温岭老板娘秦敏君说得一口流利的舟山话,店里的无矾手工油条远近闻名。

    

有的,是把家乡的味道带到舟山:

    

在东门菜场边上,有一家千层饼店,老板宋国辉是黑龙江人,他正忙着招呼客人。

    

在东港浦没有动迁之前,这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面,每天能消化掉500斤面粉,每年能产生30万元的营收。

    

有的,将新的早餐理念带入:

    

在定海人民中路上,也有一家以面包和酸奶为主的鲜奶吧,门头上挂着“6:00供应早餐”。

    

它在普通面包店的基础上增加了堂食的区域,鲜奶搭配面包一般都在8元左右。

    

店员说,老板是温州人,整个春节,该店都开门迎客。

    

早在十多年前,温州人就以重视早餐出名,当地的鲜奶吧,将营养早餐分为6元、8元、12元价格不等的套餐,培养了许多温州人的早餐习惯。

    

舟山人的早餐,因为这些新居民的到来,变得丰富多元。从原先的老四样:大饼、油条、包子、粢饭团,变得现在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特色风味。

舟山的早餐,三分之二是外地人做的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生活节奏的加快,越来越多的舟山人选择在外吃早餐。由此,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早餐市场。

    

虽然早餐市场潜力巨大,但餐饮界的生意人却还是喜欢征战白热化的正餐市场。

    

究其原因,早餐利润薄。

    

包子便宜的一元一个,贵的也就两三块钱,就算平均每个人消费3块钱,一个早晨300个人吃早餐,营业额也只有900元。除去原料、房租、人工等成本,赢利有限。这对“眼界颇高”的舟山人而言,不太愿意涉足。

    

于是,舟山人的早餐市场,涌进了许多“新居民”。

    

他们通过选择“薄利多销”风险低的早餐业,扎根舟山。

    

定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南中队郑队长介绍,从2003年开始,为规范早餐市场,定海城区统一了流动的早餐点,为登记的经营户配备“早餐车”。这些早餐车,每个月需缴纳平均100元左右的费用(月费根据不同地段征缴)。到2016年1月,定海城区共有早餐车135辆。

    

而这些经营者,绝大多数是外地人。

    

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相关人员介绍,经营范围为包子、油条、大饼、粢饭、馄饨的早餐门店在定海共168家,根据注册身份证查询,其中只有54家的店主为舟山人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肯定了这一现象,舟山近500家登记注册的早餐户,大多数经营者来自外地。

    

这也就是说,舟山人买到的新鲜早餐,至少有三分之二出自“新居民”之手。

“外地人肯吃苦”
为什么做早餐的大都是外地人,记者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回答:外地人肯吃苦。

    

做早餐到底有多苦?

    

在桔园北区,嵊州年糕的LED招牌从早上7、8点亮到晚上10点。

   

 “我们这行,是体力活,除了跑进跑出,还有油烟。我的身体已经和刚来时差了一大截。 ”老板陈祺栋的老婆郑姐说道。

    

除了生理的辛苦,挤压他们的还有不断上涨的成本。

    

“最近芹菜、大蒜都要十块钱一斤。 ”“我们刚来的那年,房租是1200元,现在要2900元。但在这个小区,提价又很难,客户多是打工者和学生。 ”

    

尽管如此,去年,陈祺栋一家,还是在临城买下了一套拆迁房,“只有50多平方米,按揭的,为了10岁儿子读初中。 ”这解决了他生活在异乡却不能扎根的隐痛。

    

初春乍暖还寒,煎饼摊后面,是齐阿姨支起的蛇皮袋,用来挡风。

    

山东人齐大姐,60岁,随参军的丈夫来舟山30多年了。因为没有别的手艺,在十多年前开始卖煎饼。

    

每天4点起床准备食材,切菜炒成馅,把碗锅一样样搬上餐车。不管炎日或寒冬,在街头一站就是4、5个小时。“太累了,做完早餐,就再没力气干别的了。 ”

    

对宋国辉来说,睡眠同样奢侈,他指了指身后做饼的案台,“我每天都睡不够,早上3点就要起来做饼。 ”

    

这个春节,陈祺栋一家回嵊州过年,“家里人都外出打工,只剩年迈的父母,回家是必须的。过年陪家人打打麻将,孝敬老人,就算花了一万多,也开心。 ”

    

而宋国辉没有回家,猴年春节他选择在舟山过年。每年,在舟山的黑龙江人都会在一起聚餐,“我们的老乡群有七八十个人,做什么的都有。 ”

    

正月十六的上午10点,他结束了饼店的生意,“一会还得去照料气象台路的快餐店。那还有四千多个人的生意等着做呢! ”

    

正是这些“新居民”的群像,勾勒出了勤劳朴实的形象,改变了舟山人对他们的印象。

“来舟山的外地人还不够多”
做早餐,只是外来人口多种营生方式的其中一种。经营早餐的人,也只是这个外来人口的极少数。据统计,外来流动人口目前占舟山人口的三分之一,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5%以上。

    

一般来说,这些外地人的工作,环境差、职业声望低、工资收入少,多是本地人不愿干的行业,他们的就业多是属于填补经济要素空缺。

    

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耿相魁教授曾在《外来流动人口特点及服务管理策略探析——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》(2011)中这些描述外来人口:“其工资低且能吃苦耐劳,‘物美价廉’、节约成本,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;另外,可为城市建设提供随时可以投入的充足的人力资源,其消费促进了城市的物流和生产,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。 ”

    

在这篇文章中,他给出了一个数据,外来人口对舟山GDP的贡献率达35%以上。耿相魁教授说。“以前觉得三分之一的外地人有点多,现在看来却还不够,因为舟山本地人口太少了。 ”

    

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居民,可能是做早餐的,可能是保洁、钟点工、快递员、服务员。他们,行走在我们衣食住行的边边角角。每到春节,他们集体回家,都会让我们的城市陷入冷清与无措之中。

    

但让我们对他们产生依赖的更重要原因是,舟山正在走向深度老龄化,劳动力流动的引擎越来越弱;同时,城市仍在扩张,产业需要升级转型,记者以为,我们城市需要外地人这支活水,也需要开放城市这个容器。


信息来源:舟报集团新媒体

文字记者:唐兰

微信编辑:陈曦



发表
26906人 签到看排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