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王记等您

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-08-02 04:45:13



“牙齿和眼睛够忙,往往来不及询问菜名,就已盘空碗净,直香进五脏六腑。这不可思议的餐桌小妖精,摄取剑川山水的日月精华,亦摄住我的魂魄。”


——舒婷《梦想成真去剑川》



坐落在滇西北高原上的久负盛名的白族故居剑川古城人杰地灵,极具当地各种特色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,连著名诗人舒婷都曾被剑川小吃“摄住了魂魄”。


在古城的一条深巷里,百年老店“王记凉粉”的老板娘,正喜迎慕名而来的五湖四海的食客。


瞧,这位热情大方,充满自信的老板娘就是我——“王记凉粉”的传承人,段铁梅。请您记得,“我在王记等您”。




剑川老字号“王记凉粉店”历经风雨,初心依旧,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,而今天,我要从两位老太太讲起。



一位是我的婆婆,也就是“王记”老字号的传人杨映珍,如今已经有八十多岁了,她从小受奶奶和母亲的影响,年轻时就以卖凉粉为生,嫁到王家后,她起早贪黑,几十年如一日,创建了王记凉粉品牌。



走进“王记凉粉”的大门,你会看到一个身材瘦小的老人,她身着整洁大方的白族服装,在利落地切着凉粉。



刀起刀落之间,每份凉粉的长短、粗细是如此均匀——在“切凉粉”这道看似不起眼实则举足轻重的工序上,老太太也有着自己的节奏。

 

听,那菜刀和砧板的碰撞声,清脆得好像优美的白族音乐,从手指间缓缓流出。配好调料之后,一碗色、香、味俱全的“老字号”凉粉就完成了。




老店里的另一个“重头戏”——饵丝,则要从另外一位老人说起,如今已年近九旬的她,家里祖传三代都会使用白族传统工艺来加工饵丝,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,她从小就会做各种饵丝、饵块。


在她的带领下,店里的“手切饵丝”诞生了!她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早早到店里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

大家都在认真工作中


准备好一块菜板、一长一短两条凳子,“喀喀喀喀”,不一会儿,她已经切好了嫩黄的鸡蛋丝、翠绿的葱花、鲜红的辣椒末……所有的佐料。

 

连调味用的佐料都能切得如此精细,切饵丝就更不用说了。刚看见她从水缸里取出饵块,不过一眨眼的功夫,经由她的手艺切出的饵块就完成了!


这无与伦比的“手切饵丝”看起来像土豆丝,又像胡萝卜丝,让人垂涎欲滴。




每当看到这一碗碗柔软香嫩、清爽可口的饵丝,我总会想到童年,想起妈妈。

 

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,平时是吃不到饵丝的。只有到了春节,家家户户才会精心准备各式各样的饵丝,亲戚之间也会互相馈赠,看一看谁家的饵丝在色、香、味上更胜一筹,在增进家族感情之余,也促使大家在工艺上精益求精,将食物越做越好。


络绎不绝的食客


我的母亲总是在头天晚上很用心地把饵丝切好,摆放到笼屉里,第二天早上,配以各种精心制作的调料之后,开蒸!


在饵丝的阵阵香味里,在妈妈疼爱的目光里,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第一碗,心里还想着第二碗、第三碗……



在“王记凉粉”,连藏族人常喝的酥油茶都别有一番风味。


在保留传统酥油茶原本口感的基础上,加入秘制的白族特色调料,一碗醇香可口、营养丰富的“白族情调”酥油茶就制作完成了,再来一份原汁原味的白族千层饼,你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两句《天路》:“青稞酒,酥油茶,会更加香甜”。




老字号“王记凉粉”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


起初,老一辈人在街头经营着凉粉生意,后来因供不应求,便在2008年搬进家里做起了小作坊,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。



比如最常见的饵块,在“王记凉粉”也有不同种类任君选择:一种是以当地“花谷米”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大米饵块,另一种则是以高海拔、无污染的玉米为原料做成的玉米饵块。


我大女儿王荔滢即将接过我的接力棒,

将老店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


或许是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出的“重农轻商”意识的影响下,这里的生活总是那么淡定与从容,一顿再寻常不过的早餐都能如此这般细致美好。

 

无论春夏,如果你来到这个别具一格的白族庭院,就能体会到白族饮食文化的高雅与别致,唤上三两位好友,一同享受这无比惬意的“浮生半日闲”。




我在“王记”等您。接过您的行囊,为您创造舒适且别具特色的就餐体验,将所有疲惫与苦闷一扫而光。


我在“王记”等您。等您慢慢品味舌尖上的美味,欣赏独特的白语对联和诗书名画。


我在“王记”等您。当您在“王记凉粉”品尝着地道小吃,您吃的不仅是美食,更是健康,是文化,是历史,是传承。


到时候,也许你会忍不住对我说:“老板娘,我能在沙发上睡一会儿吗?”


我会很高兴地说:当然可以,这里就是您的家!


“王记凉粉”地址:剑川县

文照街31号

订餐电话:0872-4520577 

 13466152808



发表
26906人 签到看排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