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百年前烟台最著名繁华的商业区和老烟台“”在哪里吗?揭秘曾经的繁华···

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-07-05 23:02:15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"烟台头条资讯

在建国之前,芝罘区市区北起海边、烟台山,南到塔山北麓,东起东山,西到西炮台,有名有姓的街道,大约有600多条。其中不少街道名字特别有趣,或者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。


北大街——100年前烟台的CBD

北大街始建于1750年,是烟台市区境内首条商业街,也是以大庙(天后宫)为中心的商业、渔业区中心。

围绕着大庙,也就是北大街联通的朝阳街、广东街、桃花街等近20条街,形成了烟台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区。19世纪50年代,大庙周围的店铺已经发展到了近千家,19世纪末,店铺客栈、商户、银号、百货、作坊一应俱全。

,苛捐杂税,乱兵抢劫,很多商户纷纷倒闭。解放后北大街重新复兴,供销社、新华书店、百货大楼、百货药材批发等纷纷开业。

后来随着社会发展,烟台的商业中心转移到南大街,北大街进行了大规模的拆旧建新。


朝阳街——保存完好的老烟台商业街

烟台山南,一条正南朝向的步行街,称为朝阳街。朝阳街两边建筑多位中西混合型建筑,面街门脸多仿西式格局,内部均为中式结构。

烟台开埠后,朝阳街陆续建立了大量洋行。有众多药房、印刷局、烟草公司、银号、五金、洋服、钟表行、照相馆、电影院、澡堂、家具行、夜总会、饭店等等。

解放后,烟台商业中心转向南大街、西大街,此时朝阳街多以医药、五金、化工等批发,客流明显减少。


大马路——烟台东部最早、最宽的马路

1860年,大马路始建,因是烟台市区东部最早、最宽的马路,故名大马路。大马路西起解放路,初时长660米,大约到现在的虹口附近,民国初期东延至东海边山下,全场1300多米,形成了现在的格局。

清末民初,大马路商号、厂店以花边、发网生产和经营为主,有130多家,可以说是烟台最具工艺美的街道。《烟台要览》记载,当时出口的花边、绣花、发网有八十余种,远销欧美国家。

闻名中外的张裕公司、烟台最大的浸信会教堂、著名的崇正中学、俄国领事馆、私立的芝罘医院都设立在这里。


桃花街——解放前的最美街道

桃花街始建于19世纪末,彼时西侧多位二层古式建筑,东侧多为单层建筑,全街一半店铺均为鞋店。

桃花街的命名,一说是命名时,生生堂药房后楼空地有棵多年老桃树,正值盛开;另一说是街中路东有一百货店,专以做绢纸桃花而著名,百姓常去购买玻璃花罩做嫁妆,日久闻名,本地人便称此街为桃花街。

20世纪90年代,桃花街随着华茂小区的建设,全部拆除,并建了新的桃花街,也是小有名气的小吃一条街。


丹桂街——著名的小吃一条街

丹桂街原名一面子街,1916年德桂茶园更名丹桂戏院,后此街更名为丹桂街。

丹桂街最为老烟台人念念不忘的,就是各种美食、小吃。最著名的有杠子头火烧、酥软烤饼、硬面锅饼、油饼、千层饼、片片脑饭、锅贴、焖子、凉粉、等等。

丹桂街还有,山东包子、油煎包、水煎包、灌浆包等10多种包子,有打卤面、福山拉面炸酱面的近10种面条,以及推车米糕、挑担扣肉、糖炒栗子、油炸元宵、鸡丝馄饨、凉拌海蜇等等,是老烟台名副其实的胶东小吃大全一条街。

1978年开始,丹桂街房屋逐渐拆除,改建成市府住宅小区,丹桂街也就消失了。


东太平街——解放前的一条街

这条始建于19世纪末的街道,北起海岸路,南至东升街西口,全长420多米,解放前是著名的为权贵富商娱乐服务的一条街。

东太平街高档饭店众多,如东坡楼,普通百姓望其项背,多为大经理、财东、洋行、官府交际处所;东太平街又是高档较多的地方,如庆和栈、盛德栈等。

这里也是高档娱乐最多的地方,如在街北头的商余别墅及适然总会,内设麻将、扑克、桌球等娱乐游戏。



,老烟台提到“四道弯”,。那么,、毓璜顶和四道弯。

其实在民国之前,那种事情,远没有现在这样见不得人,人家青楼也是正儿八经的生意。所以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代的事情。


青楼的三六九等

烟台开埠早,20世纪30年代,青楼产业兴盛一时。当时的老烟台,除暗门(暗娼)外,共有四等:一等——高级,位置在正阳街附近(今朝阳街南段、东太平街一带);二等——中级,位置在毓璜顶;三、四等——低级,绝大多数在四道弯,也就是今天的华茂街。


四道弯旧址


头等多集中于正阳街附近,也就是今天朝阳街南段、东太平街一带。在仅有90米长的街道上,就有22家挂牌,如庆和栈、盛德栈。这里的,“服务”对象多为洋人、富家公子、权贵富商等人。

老烟台人曾这样形容:太平街上走一走,白银钱票往外抖,烟馆逛一逛,赔上老婆赔上娘,门缝窗眼看一看,不丢房子也丢田………不知当年有多少贪图酒色的人在这里丢掉家产,走上绝路……

二等位于毓璜顶附近,小野没有查到相关资料,有知道的小伙伴可以留言介绍一下。

三、四等低级多集中于四道弯街,也就是今天的华茂街附近。

四道弯街位于今南大街东段街北福建会馆以西,长190米。始建于1850年前后,由贯通的十几条分支街、巷组成。主要有:小南街、秋霜胡同、骅骝胡同、凝祥街、喇叭胡同、民主胡同等。老烟台人说的四道弯,其实是对上述街、巷的总称,而这些街、巷内,均设有青楼。到1998年4月,四道弯街基本上拆除,重建了新街和住宅小区,分别称为华茂街、华茂住宅小区。


四道弯


据老烟台人讲,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,白天,四道弯街胡同里冷冷清清的,然而,一个挨一个的红漆木门里,大都坐着个穿旗袍的漂亮女人。夏天,垂着珠帘;冬天,门上镶有椭圆形的大落地玻璃,能看清女人们烫着长长的披肩发,十指丹蔻,夹着烟卷,口红、腮红都很艳,她们便是人们口中的“窑姐儿”。

在聚集的地方,那里的平民百姓们,为了防止嫖客闯入和外国人误入骚扰,不得不在自家门口挂个“此处民宅”的木质警牌。


1945年烟台二次解放后,青楼产业成为新社会亟待清除的大毒瘤。烟台市依法成立了“处理工作组”,1952年10月20日零时,全市统一行动,迅速封闭了所有,将和鸨母集中到大马路“广仁会诊所”,,并进行体检,由政府出钱治病,并进行人生观教育。

当时正赶上市里清理西南河的淤泥,她们挽起裤腿,与群众一起抡起膀子苦干,不怕脏不嫌累。她们还排演了话剧《姐姐妹妹站起来》,过年时,又公演了抨击包办婚姻陋习的评剧《小女婿》,在烟台民众中获好评。这些在旧社会低人一头的女人真正找到了当家作主人的感觉,获得了新生。


民国时期的青楼女子


半年之后,这些女人重返社会。政府像打发闺女出嫁一样帮助她们:或者帮忙联系亲人,资助返乡;或者帮助办理结婚手续;或者帮助她们安排就业,过上正常日子。

解放初,码头搬运工人收入相当丰厚,他们中很多人年龄不小了还打光棍,不知谁从中撮合,不少女人就嫁了码头工人。每天中午,女人们拐着元宝篮子到码头送饭,依然搽胭脂抹口红,穿戴时尚,但与过去不同的是,她们已是有家有口的良家妇女了。


如今,曾经的繁华不复存在,曾经的莺歌燕舞也销声匿迹……那些花街柳巷,如今在哪里呢?若不打听,或许很难找到。

此文为看点烟台野史原创内容,特此声明

发表
26906人 签到看排名